在汽车产业的浪潮中,一则重磅消息引发行业震动。本田与日产,这两大日本汽车巨头,原本市场预期中的联姻,如今却传出谈判破裂的消息。知情人士透露,双方董事会的紧急会议或在近期内宣布这一结果。这场持续半年的并购谈判,牵动着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变化,其结局无疑将给行业带来新的变数。
■ 并购困局:控制权争夺成致命分歧据内部文件显示,这场原被寄望打造日本最大汽车联盟的谈判,因核心条款分歧已陷入僵局。本田方面提出的"垂直整合"方案要求将日产纳入其子公司体系,这一触及企业主权的敏感提议遭到日产董事会的强烈抵制。日产内部人士向本报透露:"我们宁愿保持独立运营的尊严,也不会接受被降级为附属公司的安排。"
■ 日产危局:生死时速倒计时启动更令人担忧的是,深陷财务危机的日产正面临生死考验。公司首席财务官在内部会议上发出警告:"我们的现金流仅能维持12-14个月正常运营。"最新财报显示,2024财年上半年(4-9月)日产遭遇断崖式下跌:营业利润暴跌90.2%至329亿日元,利润率从5.6%骤降至0.5%,净利润更缩水93.5%至192亿日元。
自救措施包括:
全球裁员9000人(占总员工数7%)
削减20%产能(约130万辆)
抛售三菱汽车10%股权
优先保障日美核心市场现金流
■ 中国资本入局猜想: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日产高达2.3万亿日元(约合150亿美元)的市值,业界开始关注中国车企的潜在动向。多位分析师指出可能路径:
战略投资:吉利、比亚迪等头部企业或通过二级市场收购不超过15%股权
技术并购:长城汽车可能对e-POWER电驱系统等专利技术产生兴趣
产能承接:上汽集团或考虑接盘日产闲置工厂
但现实障碍同样显著:
日本政府可能援引《外汇法》阻止核心技术外流
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的优先否决权条款
日产高达1.8万亿日元的债务负担
汽车产业研究机构AutoForesight首席分析师张明认为:"虽然存在理论可能,但在当前地缘政治环境下,中国车企直接并购日产的概率不足30%。更现实的可能是技术授权合作或成立合资研发中心。"
■ 行业影响:全球供应链面临重构无论并购走向如何,日产危机已引发连锁反应。其全球4000家供应商中,已有23%开始寻求替代客户。东京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11月以来日产主要零部件商股价平均下跌14%,三菱重工等关联企业市值蒸发超3000亿日元。
这场牵动全球汽车产业神经的并购大戏,最终走向仍充满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