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在布吉必姆国家公园的直升机扑杀行动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场行动导致约750只考拉不幸死亡,动物保护团体对此表示强烈抗议。起因是野火肆虐,摧毁了超过2000公顷的考拉栖息地。火灾后,幸存考拉面临食物短缺的困境,饥饿与脱水威胁着它们的生命。州政府原计划实施安乐死,却改为高空射杀,这一决定激起了社会舆论的波澜。
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批评声,州长杰进行了辩解,称这次扑杀行动 “经过了审慎评估”。但令人遗憾的是,他并未向公众公开具体的科学依据,这使得政府的这一行为更显疑点重重。在澳大利亚,考拉的生存环境本就每况愈下。农业扩张、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大量桉树林被砍伐,考拉的栖息地不断被压榨。而频繁发生的火灾,更是雪上加霜。数据显示,在 2019 - 2020 年那场震惊世界的 “世纪大火” 中,就有约 6 万只考拉死伤。今年这场火灾,进一步压缩了考拉本就狭小的生存空间。目前,澳大利亚野生考拉数量仅约 4.3 万至 8 万只。栖息地的碎片化问题愈发严重,这不仅导致考拉近亲繁殖现象增多,使得种群基因质量下降,还加剧了疾病的传播,严重削弱了种群的恢复能力。长此以往,或许在不远的将来,人们只能在动物园里看到考拉的身影。
澳大利亚政府此次的扑杀行动,究竟是无奈之举,还是决策失误?在对待濒危动物保护的问题上,又该如何平衡动物的痛苦与生存权利?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整个社会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