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PlayStation资深人士吉田修平透露,备受玩家喜爱的PS4力作《最后的守护者》在面临重重技术挑战时,几乎险些胎死腹中。若非索尼的支持,这款游戏很可能在普通发行商手中夭折。正是吉田修平的坚持与不懈,才使得这款经典之作得以与玩家见面。
在2025年台北国际电玩展上,吉田修平谈及《最后的守护者》漫长的开发历程。该游戏于2007年在Ico团队正式启动开发,直至2016年才发布,历时九年。这款游戏最初是为PS3平台开发,但PS3的硬件性能无法满足开发者对游戏的构想。
吉田修平称,《最后的守护者》在PS3上运行帧率低至惊人的10 - 15帧每秒。在尝试了所有能想到的方法以提升性能后,PlayStation将开发平台转移至PS4,许多前期编写的程序不得不从头开始。
吉田修平还表示,他认为若换作其他发行商,《最后的守护者》可能无法通过审核。然而,他坚持要为Ico团队及其之前作品《古堡迷踪》和《旺达与巨像》的玩家们带来新作。吉田修平对《最后的守护者》导演上田文人的构想充满信心,这让他抱定“绝不能失败”的信念。在某个阶段,他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推出这款游戏!”并不断向所有人鼓劲“让我们全力以赴!”以完成开发。
除了上述技术难题,《最后的守护者》还遭遇诸多挫折,其中最主要的是2011年上田文人及Ico团队其他核心成员的离开。所幸的是,上田文人与《古堡迷踪》和《旺达与巨像》的首席程序员平贺仁司以及Ico团队的其他成员创建了一家新工作室,并通过承接外包工作帮助索尼完成了《最后的守护者》的开发。回想起来,结合吉田修平的这些新见解,《最后的守护者》最终能够问世,堪称一个小小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