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老龄化的挑战,预计到2050年,我国将有超过21亿的60岁以上人口,其中80岁以上老人将达4.26亿。衰老带来的感知、体力和认知功能衰减,使得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此时,养老机器人的出现,不仅为缓解社会和家庭照料负担提供了新方案,也让老年群体得以有尊严地独立生活,享受科技带来的高品质生活体验。让我们共同期待,科技如何为养老带来更多可能。
近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了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 63310《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准则》)。不得不说,这是我国在养老机器人领域的一大亮眼成就。
这个标准依据老年人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精准聚焦互联家居环境中老年人日常生活、健康护理等各方面的需求和特征,为各类养老机器人的产品设计、制造、测试和认证等提供了基准。它基于老年用户所需的辅助支持水平,对养老机器人的功能和性能进行了分类。除了可用性、可靠性、无障碍、能耗和噪声等通用要求外,还对养老机器人在健康状况和紧急情况监测服务、与家人及医护人员的通信支持、多样化的家务娱乐等活动支持、外出和助行等移动性支持以及信息和数据管理性能等方面,分别提出了技术要求。
该标准的发布意义非凡,它能引导养老机器人制造商精准聚焦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需求,去设计开发产品,提升产品质量水平,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这简直就是全球银发群体的福音。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机器人行业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表现亮眼。摩根士丹利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已确认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百强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比高达56%,在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中国份额达63%。有这样的优势,我国在发展养老机器人方面可以说是一马当先,未来可期。